伏天下雨天气冷怎么钓鱼

更新于:2024-06-14 17:12:20

俗话说得好:“伏天一到,鱼儿难钓”,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到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对钓鱼人来说,在这样的季节中作钓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入伏之后,白天温度高,骄阳似火,自然水域中水温增高,随着水分的蒸发,水中溶解氧含量骤降,加上气压低、湿度大,直接就会导致“水中无鱼”的现象发生,这也是三伏天里“鱼儿难钓”的原因所在。

其实,并非是水中无鱼,只不过是鱼儿躲进了更为舒适的场所,加上这个季节鱼儿的活动规律大有不同,就给我们垂钓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不过,这其中也并非无规律可循,在三伏天作钓,只要了解了鱼儿的活动规律再相应调整作钓方法及对策,相信还是可以“大有所成”的,想要收获满满也不是不可能。

鉴于此,今天就从垂钓中的钓位、天气和时间这三个要素来分析三伏天里作钓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帮到您。

一、钓位的选择技巧?

1、多选草边作钓

高温季节,密集的水生植物附近是鱼儿天然的“避难所”,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为鱼儿遮挡烈日,还能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鱼儿一旦警觉到了危险,可迅速躲进草中“避险”。

与此同时,三伏天里水生植物生长茂盛,草籽儿和一些小昆虫都是鱼儿天然的食物,像大体个的草鱼也时常光顾草边啃食鲜嫩的草叶,所以,高温季节在鱼儿聚集的草边作钓肯定是不错的选择。

2、多选择避光的荫处作钓

三伏天里气候炎热、阳光炙热,鱼儿对水温的变化又极为敏感,水温一旦变高,它们就会躲进深水区以及一些有树荫遮蔽的地方“避暑”,所以钓位的选择上,这一点也需要考虑。

3、多选择深水区作钓

入伏之后,浅水区的水温已经不再适宜鱼类的生存,它们便会纷纷游进深水区栖息,由于水温变化在水深超过1米之后会变得相对迟缓,同时水深超过4米之后氧气含量又不足、光照稀薄,所以三伏天中的鱼儿多在1.5米至4米的水深区间活动。

4、多选择“活水”水域作钓

所谓的“活水”是指那些有水流动的水域,比如进、出水口等等,这是因为高温季节水中缺氧,活水水域的溶解氧含量会较高,水温也会比“一潭死水”的水域要凉爽,同时“流水”水域常常会有一些天然的食物混入,鱼儿常聚集于此。

二、天气的选择技巧?

1、多选择阴天作钓

这一点跟上面说的钓荫有相似之处,在三伏的阴天,没有了烈日的照射,其水温相对较低,鱼儿的活跃性肯定比在晴天时强烈。

2、多选择刮风天作钓

选择刮风天作钓,也是一种在三伏天缓解高温鱼口差的调和方法,由于风的吹动带起的波浪,使水体上下循环翻动,与空气接触的一面就不断地吸收氧气,增加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提高了鱼儿的活跃性。

3、多选择雨后作钓

入伏后,受副高压影响,雨季会逐渐增多,这也是大多数钓鱼人希望看到的一幕,因为雨后清晰凉爽,水温下降明显,水中氧气含量增加,同时雨水“洗礼”之后的天然食物也充足,鱼儿觅食的欲望会大大提升。

三、作钓时间上的选择技巧?

1、多选择早、晚凉爽期出钓

正所谓:“早上钓黎明、晚上钓黄昏,中午就钓荫”,在三伏天里作钓总是围绕着气温来抉择。

清晨和傍晚的气温相比白天凉爽,鱼儿也较为活跃,它们会常常选择在两个时间段出来觅食,白天气温过高,就会纷纷躲进深水区。

2、选择夜钓

在三伏天,多数钓友都会“避其锋芒”选择在夜间作钓,不光是因为夜晚气温低相对凉爽、人感觉舒适之外,更多地一点还在于夜间鱼儿放松了警惕,敢于大胆地靠近岸边觅食,同时还不用顾虑小鱼闹窝的情况,而且还偶有“大物”上钩。所以,夜钓真可谓是夏季的首选,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应该放在首位。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夏季的三伏天里,从作钓的时间、钓点及天气这几个因素来分享的一些经验心得,仅为个人拙见,供参考!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建议,还请不吝赐教!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