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蟹是什么蟹种?

更新于:2024-06-09 04:03:24

稻田蟹是什么蟹种?

一、物种论述

实际上就是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是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动物,亦称河蟹、大闸蟹、螃蟹等,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均有分布,有5000多年的食用历史,因肉质细嫩且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青睐,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

二、形态特征

的头胸甲呈圆方形,边缘有细颗粒,前半部窄于后半部,背面较隆起,螯足粗壮,雄性掌、指节基半部的内、外面均密具绒毛,雌性的绒毛只在外侧存在、内侧无毛,腹部已退化成片状紧贴在胸部下面,雄性呈狭长三角形,雌蟹呈椭圆形,步足四对。

三、分布范围

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北自辽宁、南至福建沿海诸省通海河流中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两岸的湖泊、江河中最常见,近些年随着稻田养殖越来越成熟螃蟹也走进了稻田,利用稻田养殖螃蟹可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四、生活习性

1、杂食性: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藻类、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动物尸体等为食,在食物匮乏的季节亦常自相残食,人工养殖可投喂配合饲料、屠宰场下脚料、细嫩瓜果蔬菜等。

2、夜行性: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隐蔽在水底石块下或土洞、石缝中,到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事实上的视觉非常敏锐,在极微弱的光线下也能有效的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

3、穴居性:是穴居性动物,喜在田边或泥底掘洞穴居且掘洞能力很强,有时只需几分钟就能掘出一个洞穴,掘洞时先用头胸部推泥造成凹陷,然后再用螯足挖深并用一侧的步足扒泥。

河蟹稻田养殖稻田蟹种放养有何要求?

一般在6月上旬,待稻田分蘖肥施完后,将蟹种放人稻田。蟹 种放养密度为400 ~ 600只/亩。

稻田蟹种培育过程中如何放养蟹苗?

稻田蟹种培育过程的放养时间与池塘蟹种培育技术是一样的。蟹苗种放养和方法如下:(1)蟹苗放养5月中旬蟹苗放养量为0。25~1。0千克/亩,将苗故人暂养池中培育一段时间,待秧苗栽插20天后,将暂养池与沟开通,并将水位加至田面上5厘米,使幼蟹进入大田养殖。

放苗方法与蟹种质量要求同池塘蟹种养殖技术(见本章第一节)。(2)其他苗种的放养6月,幼蟹进入Ⅲ期以后,可适当放养鲢、鳙夏花100~200尾/亩,或以鲢为主,也可不放。

稻田蟹种培育技术有什么特点呢?

稻田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蟹种生长,蟹种是稻田养殖的优选品种,稻田养殖蟹种在基本不影响水稻产量情况下,每亩可以增收50~200千克的优质蟹种,大幅度增加稻田综合收入。稻蟹共生,蟹种帮助稻田除草、除虫、施肥,稻田病虫害、杂草明显减少,基本不用药、化肥,生产的水稻品种优良,同时水稻有利于蟹种隐蔽、蜕壳、摄食和生长,蟹种成活率高、饲料成本低、产量稳定、品种优良,实现了蟹、稻双丰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是一种典型循环农业模式。

稻田蟹种培育的越冬管理是什么内容?

稻田蟹种培育的越冬管理内容如下:(1)提水、肥水保温水稻收割后,将水位加至最高,加水后每亩施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100千克,保持一定肥度,利于水温的稳定。11月下旬至12月初将沟中水花生集中成堆,每亩15堆左右,多余的水花生清除出塘。

(2)加强营养冬季水温低,河蟹不摄食,主要靠自身营养维持生命,因此越冬前一定要加强营养,保证河蟹安全越冬。 一般在9月底10初开始投喂高质量饲料或新鲜的小杂鱼,持续投喂20天左右,以加强蟹种营养,提高蟹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确保来年开春第一次脱壳成活率。

(3)病害防治10月初施用硫酸铜0。2~0。3千在/亩、硫酸亚铁0。2?0。3千克/亩、硫酸锌0。5~0。 7千克/亩,合剂全池泼洒,以预防纤毛虫。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