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上饵技巧

更新于:2024-05-17 16:40:40

鲫鱼的鱼口愈发的难以捉摸起来,并不是钓不到鲫鱼,而是处暑一过,鲫鱼的鱼口越来越慢,中钩的时间间隔越来越久。

虽然不乏有个头稍大些的鲫鱼给口咬钩,但是,鲫鱼是一种群栖鱼,一进窝就是一群,如果发窝了,即便用的是麦粒这样的素饵,鱼口也应该是接二连三。

入秋之后,日照强度低、日照时间减少,气温下降非常明显。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鲫鱼群并不会长时间的留在水底,当中上层水层比较温暖时,鲫鱼群就会上浮,只有个头略大一些的鲫鱼会留在水底。

按理说,鲫鱼群上浮,我们改为钓浮不就完了,为什么说有意思呢?这是因为,处暑之后的气温,冷暖不定,好不容易找到了鱼层,没多会鲫鱼所在的水层就会发生变化。

如此反复两三次,还是不如老老实实的守底,鱼口慢、少,总比没有鱼口要好,其实,这个时候,就可以试试蚂蚁上树这种源自于黑坑、竞技钓的钓法了。

一、什么是蚂蚁上树钓法

蚂蚁上树钓法,是竞技钓高手们,经过无数次实战,总结、归纳出来的一种实用性极高的钓法。

这种钓法的学名叫做飞铅钓法,也有将其称之为漂接钓法,盖因这种钓法主要面对两种鱼情,第一种是进窝鱼的密度非常大,为了打快鱼。

第二种是鱼群离底,用这种钓法去找鱼层,但是又不用慢慢地找,只需要延迟钩饵落底的时间,就可以达成这个目的。

这种钓法在实战中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将铅坠往漂座方向推就可以了,铅坠上移之后,铅坠到鱼钩之间的距离加长,相当于变相的延长了子线。

看似简单的一个小改变,在实战中的效果却是非常的明显的,钓友们将主线视为大树,铅坠则视为大树上的蚂蚁,所以称之为蚂蚁上树。

二、蚂蚁上树钓法的优势有哪些

既然是实战中总结出来的钓法,那么一定非常明显的优势,之所以这种钓法很快就被推广到野钓中使用,并且大受欢迎,除了操作简单,还有其他原因。

在野外水域,不同的鱼,会因为生理习性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使用蚂蚁上树钓法,可以用一种饵料,吸引不同水层的鱼群,这是其一。

其二,只要找底一次,不管是早晚,还是午间出钓,也不用管气温、水温如何变化,只要有鱼口,钩饵一定会沉在水底,所以不影响底层鱼觅食。

被延长了落底时间的钩饵,给半水中其他鱼类,更多的攻击机会,所以,这种钓法能真正的做到全水层攻击。

其三、塘钓、闷热天、气压偏低等原因导致鱼群上浮时,这种钓法不需要刻意地去离底找鱼层,只要用蚂蚁上树这一钓法,就能轻松的找到鱼层。

其四,这种钓法可以通过控制钓饵的雾化速度,人为的控制鱼群所在的水层,比如雾化快,就可以将鱼群诱到中上层,雾化慢,就可以在中下水层做出雾化区域。

三、蚂蚁上树钓法的缺点有哪些

没有所有的钓法是完美的,有利必然有弊,蚂蚁上树这种钓法,相较于其他钓法而言,必然有一些缺点。

其一,蚂蚁上树这种钓法,通过观察浮漂来确定鱼口,是不太靠谱的,因为铅坠离浮漂非常近。

所以浮漂翻身快,但是铅坠到鱼钩之间的距离比较长,所以讯号传导的误差非常大,整个钓组非常的迟钝。

其二、找不到鱼层,中鱼率非常低,因为钓饵需要全水层攻击,如果钓点附近,鱼的密度非常少,即便不停地抽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鱼群进窝。

其三、抛竿比较困难,因为铅坠上移,钓组的重心也变化了,所以将钓组抛出时,很不容易控制落点方向,新手使用,更容易导致钓组缠绕。

其四、非常容易招惹小鱼、鲢鳙闹窝,使用蚂蚁上树这种钓法,钓饵必须雾化要好,这就导致了,一旦频繁抽窝,很容易吸引小杂鱼,以及鲢鳙群进窝闹腾。

说完了这种钓法的利弊,那么为什么我们说,入秋之后使用这种钓法,渔获会更好一些呢?无他,这种钓法最符合仲秋时节的水温。

天气忽冷忽热,水温受此影响,也是如此,所以鲫鱼群不仅会离底,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水底温度角度,上浮到中上水层。

因为鲫鱼是群栖、群居鱼种,所以不用担心这种钓法抛竿落点不精准带来的弊端,如果底钓鱼口不好,就上移铅坠,全水层找鱼层,只要有连续的鱼口,就说明找到了鱼层,做到真正的省时省力,渔获还相当的客观。

麸丝绒饵料用量

1、开散炮:添加30%左右的麸丝绒。麸丝绒无粘性带丝,呈肉松状,可以破除原饵料的粘度,加快入水散化,似线虫般浮动,增加诱鱼效果,是竞技、黑坑捏散炮必备。

2、开搓饵:添加10-20%的麸丝绒,饵料揉不死、防止和解决饵料返水问题。

3、开拉饵:拉饵极易“死饵”,拉饵里添加5%-10%的麸丝绒,不仅可以减轻饵料比重、不怕揉打,还可以使饵料在水里呈蓬松状,易入口。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