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屁股有窝

更新于:2024-05-19 07:23:45

在钓黑坑时,钓友们经常戏谑的调侃,渔获好不好屁股说了算,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理解,就是钓位选对了,渔获想差都难,钓位选不好,高手也只能干瞪眼。

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局限于黑坑垂钓,如果广泛一点说,只有钩饵落点位置符合三趋要素,即便是海钓也得遵守这个观点。

什么是三趋要素呢?其实就是鱼的趋温性、趋氧性、趋食性,只要在水域中,能找到符合三趋要素的区域,不管是钓鱼还是捕鱼,都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那么,如何理解三趋要素呢?

一、趋温性

鱼在生物学上的定义,是低等变温动物,我们不必在意低等两个字的意义,重点在变温动物这四个字。

所谓的变温动物,是指体内没有调节体温机制器官,只能依靠自身的行为来散发体内热量亦或者从外界环境吸收热量来提升自身体温的动物。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变温动物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在升高,一旦超过动物自身承受的阈值,它们会离开或者躲避到相对较安全的环境中。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变温动物的代谢率随之下降,体温也在慢慢下降,所以它们会本能的移动到光照强、环境温度高的区域。

在夏天气温较高时,变温动物为了躲避高温,会选择较阴凉的区域,以半休眠的形式避开高温,我们称之为夏眠。

到了冬天,因为低温时间持续较久,变温动物则会大幅降低身体的代谢,在相对固定的区域,以休眠的形式减少代谢,我们称之为冬眠。

了解了什么是变温动物,鱼的趋温性,就很容易理解了,鱼在不同的节气,以及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段,都会趋温、避寒、避暑。

简单点来说,鱼在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段,每一个节气的时间范围里,都会游曳到不同的区域,提炼成四个短句,就是春暖、夏阴、秋熏、冬温。

但是,在实战中,如果只考虑到趋温性,还是不够的,因为鱼除了趋温性之外,还有趋氧、趋食两大特性。

二、趋氧性

水体中也是有氧气的,这种氧气有别于空气中的氧气,属于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所有的水生动植物,都需要吸收这种氧气。

因为水压、气压、水体密度、水质清洁度等综合因素,水位越深的区域,水体的溶解氧比例越小,反之,水体越浅的区域,如水皮、上水层,水体的溶解氧比例越高。

搞明白溶解氧,以及溶解氧在不同的水深比例不同,这对钓鱼的实战意义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分别以草鱼和鲫鱼来举例,草鱼是群栖鱼,而且个头普遍比较大,即便是大小混居,成群结队,对水体的溶解氧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太深的水体、水域面积太小的水体,封闭的水体,都很难满足草鱼群的溶氧需求。而鲫鱼也是群栖鱼种。

但是因为个头比较小,相应的,对溶氧的需求量,就明显小很多。所以即便是水体面积小、浅,封闭也好、流通也好,对鲫鱼群的影响都不算太大。

溶氧不需要特别充沛,只要能满足水体内鱼的需求,鱼就会保持旺盛的觅食欲望,但是,只要溶氧不满足鱼的需求,鱼就会进入缺氧状态,更不要提觅食欲望了。

三、趋食性

进食是生物的本能,鱼自然也不例外,因为鱼是变温动物,所以调节体温的方式只有两种,进食增加脂肪,运动消耗脂肪来调节代谢率。

所以鱼的进食,除了本能的生理需求之外,还有着调节体温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功能,但是,野外水域,不可能食物都固定储备。

所以,鱼在大多数时间内,要么在进食,要么就在寻找食物的路上,任何食物充沛、安全的区域,都会吸引鱼群的注意。

在野外水域,水草茂密的区域、水流被阻碍的区域、高低起伏的水底等,即便不是鱼群固定的进食区域。

也必然会有相当部分区域经常有鱼群的出没,所以我们在野钓时,都会选择符合这些特征的区域做钓点。

在实战中,如果仅仅考虑到趋温、趋氧、趋食其中一个或者两个特性,渔获都不可能很好。

只有钩饵的落点同时满足趋温、趋氧、趋食三个特性,也就是水温适合,溶氧充足,食物也不少,这样聚的鱼多,鱼口不差,渔获自然不会少。

而这三个特性,最简单的是趋食,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打窝、养窝来实现,趋温、趋氧,则属于客观因素,就需要钓鱼人有丰富的经验和眼光来评判了。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