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当主线容易跑鱼吗

更新于:2024-05-03 01:59:06

我们平时在户外垂钓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跑鱼的现象,让人甚是苦恼。排除某些客观因素,比如杂物太多、挂底、鱼钩太小等等原因之外,子线的合理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作为一名钓鱼人,谁都不愿意看到跑鱼的情况发生,更不想因子线的使用不当而导致跑鱼,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窘状”发生呢?我们今天就简单地来分析一番。

一、根据鱼口的好坏来合理运用相对应的子线?

很多时候,水里的鱼情有好有差,不同鱼情所对应的鱼口也会略显不同,针对不同的鱼口,我们在子线的使用上也需分别对待。

钓生口鱼时,为了保障子线的耐久性,可以适当地缩短子线长度(避免打卷),同时线径型号可以适当放大,稍微加粗一点影响不大。因为这类生口鱼,长时间或者从来没有被钓起来的经历,它们警惕性相对较弱,同时胆大会毫无顾忌地吃饵。

钓轻口鱼时,除了要在饵料上下功夫之外,子线的运用也要恰当,一般情况下,子线不能太短,也不能太粗,同时还需软硬适中,建议选用偏软一点的子线,方便鱼儿吃饵时能轻松W★Ww.diaOYuchAnG.cOm吸入。因为这类轻口鱼,一般多为反复被垂钓上岸的放生鱼,又或者是某些特殊环境下造就的警惕性极高的鱼,它们从本能上对饵料就有一种防范的心理,也就给我们作钓增加了难度。

钓滑口鱼时,绝对要比钓轻口鱼更加精益求精才是,不花费一番心思可很难把它们钓上岸。同样的道理,不光是在饵料上要格外讲究,子线上应该放得越长越好,当然前提必须是水情状况允许时。只有长子线,才能让饵料达到缓慢下沉的效果,也能让鱼儿放松警惕。另外,钓这类滑口鱼时,子线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又软又细的特质,才能更加迅速地捕捉滑口鱼轻微的吃口信号。

二、根据鱼的体重来合理运用相对应的子线

众所周知,鱼线的规格分为线径和硬度,不同型号、不同线径的鱼线所承受的重量也不同。根据所钓目标鱼种的重量来选择对应的子线规格,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钓鱼人对子线有深入的了解。

钓个体大一点的鱼时,子线应该选择线径高、硬度强一点的子线,毕竟大鱼中钩时在水中的挣扎力很强,如果因小号软线导致跑了大鱼就实属不该了。

子线的线径型号越大表示子线越粗,所承受的拉力也就越大。相反的,线号越小表示子线越细,同时所承受的拉力也越小,重量也就越轻。一款优质的鱼线,不光能适应高温环境,同时还不会变形、不会被拉伸,而且表面光滑没有粗糙感。

子线硬度上的特点也很好理解,硬度越低子线就越软,反之亦然。硬度低的子线鱼儿吸饵容易被带动,硬度高的子线鱼儿吃饵时容易产生“挡口”。不是万不得已,一般不建议选择硬度较高的子线。

三、垂钓的子线到底用多长为合适?

实际上,我们作钓的子线长度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标准,市面上常见的子线绕线板有25CM-80CM的规格,只需根据自己的作钓经验来选择对应长度的子线便可。

这里也有一个基本原则:钓小鱼时,子线长度控制在10至20厘米左右,绕线板对应在25-40CM这个区间来绑钩就差不多。钓大鱼超过两斤以上时,最合适的子线长度在30至40厘米,这样饵料的摆幅大、下落时间长,不光起到一定的诱鱼效果,而且中大鱼时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当然,子线长度的决定因鱼情而定、因鱼体大小而定,其中也多多少少参杂了一些个人习惯等因素,没有千篇一律的法则,更多地还在于钓鱼人对鱼情和环境的观察而做出的最恰当的选择。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子线选用不当所导致跑鱼的情况分析,仅个人观点,供参考。如果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建议,还请不吝赐教!

相关热点